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不是文字、不是语言、更不是计算机、互联网。人类社会最伟大的发明是信仰。 信仰是人类的灵魂,是精神的寄托,是生命存在的价值体现。
信仰是精神追求的方向,是内心充实的源泉。宗教信仰是一种信仰,民间信仰也是一种信仰。对大自然的敬畏是一种信仰,对文化的热爱是一种信仰,对英雄的膜拜是一种信仰,对道德精神的坚守也是一种信仰。 早在民智未开的远古时代,人们对大自然不了解,充满了神秘和恐惧,以为大自然的一切现象都各有神明在主宰,因此就有了所谓的太阳神、月神、山神、雷神、风神、雨神、河神、树神等,因而产生敬畏自然的“自然宗教”,这是最早期的民间信仰。 这种民间信仰依民族风俗、生活习性、地域环境的不同,对自然界的神灵就有不同的解读与诠释。有的崇拜日月星辰、风雨雷电;有的崇拜动物、植物。不论崇拜的对象为何,他们的共同点都是相信所崇拜的对象具有神秘超人的力量,藉由祷告、祭祀就可以免遭祸害。 随着时代的递进,由对自然界的敬畏,进而走向对英雄的崇拜。上古时期也塑造了许多征服自然的英雄,如射日英雄后羿,治水英雄大禹,文化之神伏羲、火神祝融、农神后稷和神农、蚕神嫘祖等。 随着劳动工具的使用,人类文明的进步,社会分工的日益明确。人们开始把行业里最有成就、最崇高圣洁的一个人物,神化成为人格神,成为自己的榜样。如:农业崇祀神农、造酒崇祀杜康,缫丝崇祀嫘祖、造纸崇祀蔡伦、饭馆崇祀灶王爷、商人崇祀关公、木匠崇祀鲁班等, 行业神的出现反映了各行业劳动者祈求神保护他们能够安居乐业的心态和愿望。 神灵是人类的精英,对人类社会有着保护平安和主持公道的作用。对神灵的信仰崇拜,就产生出了一种朴素的请求,如拜关公祈求平安、发财,拜文昌祈求聪明、智慧,拜妈祖祈福风平浪静、无灾无难,拜观音祈求慈悲灵显、救苦救难,拜月老祈求佳偶天成、觅得良缘,等等。
随着人类发展文明的进步,儒家学说不但赋予道德以自律的本性和意义,而且还成为人们的精神支柱和道德选择的坐标。儒家学说成为继大自然崇拜、英雄崇拜、神灵崇拜之后的新的精神方式。道德伦理开始成为支撑道德生活的基石,从思想根本上决定着人类道德实践的范围、层次和方式。 举凡人格修为、道德素养符合儒家所提倡的伦理规范,受到百姓敬重,影响很大,都因此受到朝廷表彰,载于史册,立于庙堂,张扬于世。 譬如关公的忠义精神,历代不断加封、由侯而王、由王而帝、由帝而圣,遂和孔子并列为文武二圣,成为儒家精神的象征。岳武穆精忠爱国,所以建有岳王庙,受到万民景仰。妈祖救济苦难而成天后娘娘,范蠡致富有方而成为文财神,都成为老百姓心目中的神明以致香火不绝。
康德说:“设定上帝的存在是道德上的必需”。 信仰不但可以提升人们的道德境界,而且可以塑造人们的道德人格。信仰能够使人心安,信仰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比如信佛教的人在遭受种种挫折之后,可能会想:“我现在虔诚的拜佛、念佛,广修一切功德,将来就可以到佛国净土。”由信仰而激发善行善念,不仅美化现世的生活,对未来更充满美好的憧憬,而且能让生活变得有意义,让人生充满蓬勃生机。 没有信仰的人,不相信“神灵”的存在,不相信因果报应,就会变得无所畏惧,无耻无畏还不知悔改。没有信仰的人,在人欲物欲的诱惑面前,道德、理性与良知就无从克制,随时都可能把心交给恶魔,甚至干脆沦为魔鬼。俗话说:“从善如登,从恶如崩”,由“鬼”变成人常常需要一个痛苦的心路历程,而人堕落成“鬼”有时仅是一步之遥。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生命不值得活。”
人毕竟是大自然的产物,人只要有生死问题,就一定要有信仰。信仰如光明,人不能缺少光明;信仰如水,人不能离开水而生活。 神话故事中说,人只是上苍未完成的动物,人虽然很聪明,但人的灵性、人的慧性、人的悟性还仅仅只是开启了一小部分而已,远远未能完成。人需要指明未来出路的精神力量,这种精神力量就是信仰。 信仰就是人的信心所在,拥有信仰的人会十分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价值追求,也使得他们无论面临任何挫折和困境,都会百折不挠,不言放弃。 无论信仰是什么?是信仰儒释道的东方宗教,还是信仰耶稣基督的西方宗教,还是信仰伊斯兰教;无论是信仰科学,还是信仰优秀的文化,还是信仰忠孝节义的关公精神。这些积极正面的信仰总是给人决心和勇气。 信仰是人生终极的追求,信仰能给生命找到依靠。人必须相信:有信仰才有价值,有信仰才有目标,有信仰才有力量。信仰给人生存的勇气,面对人生一切的横逆、迫害,不但不以为苦,并且能甘之如饴的接受;信仰给人真理的力量,使我们有更大的能量去改造命运,改变人生;信仰给人宽宏的心量,包容人世的不平,继而坦荡平和、快乐幸福的生活。因此人不能没有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