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中国》昌邑讯(通讯员:胡瑞梅)坐落于昌邑市柳疃镇东陈村西南角的一座普通民房里,住着一对年近九旬的老夫妻,他们每天打理着房前的小菜园,侍弄着院里的几棵花,过着惬意的田园生活。男主人公陈万乐,是一位建国前的老党员、老战士,他,就是今天我们要采访的对象。 个子瘦小的陈万乐,除了耳朵失去听力以外,身体还算可以,腿脚利索、思维也比较清晰。当我们给他穿上老式军装的时候,老人的精神马上振奋起来,他走到里屋捧出了四枚奖章,其中两枚金光闪闪的是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和70周年镀金纪念章,两枚铜绿色的是渡江战役和淮海战役纪念章。我们给老人戴上纪念章,挺直腰杆的老人坚持站着让我们给他照相。面对一枚枚纪念章,我们对陈万乐老人的革命生涯展开了探询。 陈万乐老人听力基本丧失,交流非常困难,情急之下,义工联副主席孙乃福拿起笔和纸,用文字去引导老人开启记忆的闸门。老人看到纸上写着“哪一年当兵”几个字时,笑着说:“在部队里学过文化,我还是识字的。”他指着乃福的红马甲上的字,念到:“昌邑义工”。就这样,我们用笔和纸,叩开了陈万乐老人尘封几十年的记忆。 陈万乐出生于1929年,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两个哥哥参军去了部队,1个姐姐和两个妹妹都送给别人家当童养媳。陈万乐13岁那年被送往东山里(当时泛指蓬莱、海阳一带),因哥哥所在的部队驻扎在那里,陈万乐就在那里扫地、烧水、纺布等,挣口饭吃,身上的衣服也是捡别人的。“我16岁正式当兵,分在西海独立团,46年部队升级。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打潍坊、打济南、打上海,一直打到厦门”。陈万乐老人如数家珍,经历过的战斗一直印在他的脑海里。 听老人提到渡江战役,乃福主席又在纸上写上“请讲一讲渡江战役”,老人想了想,告诉我们:“渡江战役的时候,我在陈毅华东野战军31军93师279团一营当通信班长,个子长的小,江面上船多人多怕丢了,身上拴着绳子过的江。”看到纸上写的“哪次战役记得最清”,老人不加思索,直接说出济南战役,然后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打济南的时候,我所在的部队负责外围,那时我当通信员,个子小长枪拿不了,营长给我一支短枪,我用短枪打死了十几个敌人。战场上的情况跟电影里一个样,上边有命令马上执行。有一次,我和管理员带着一个挑夫给前线送药品,走到一个村庄让国民党兵堵在门里,敌人的刺刀插在门上,挑夫吓得不会动弹了,我和管理员架着挑夫、背上药品从后窗跳出。管理员穿着上级发的小皮袄,敌人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官,嘴里喊着‘打穿皮袄的’就冲管理员去了,我和挑夫趁机逃脱,管理员牺牲了......”。故事的背后,让我们深感战争的残酷。 著名的淮海战役,老人印象也非常深刻,战场形势严峻,情况复杂多变,命令一个接着一个,电话不通就需要通信员去,不分白天黑夜,穿梭在炮火硝烟中。陈万乐机智勇敢,每次都能按时完成任务。 1949年2月,陈万乐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部队一路打到福建厦门,陈万乐在那里又度过了四年部队生涯,那时的他已是排长,营里的文化教员,后来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步校当学员,可他告诉我们仍愿意下连队。老人对厦门怀有一种特别的感情,两个儿子大的当过兵,孙子又当兵去了厦门,至今已有9个年头。老人自豪地告诉我们:“我命好,打仗从没受过伤,三代人当兵,四代人同堂。” 1957年4月,老人从部队转业到河南平舆县银行工作,先在人事科干副股长,又到储蓄科干副股长。8年后,36岁的陈万乐回到家乡,选为大队的贫农代表,承担着民政、治安、调解等责任。义工联爱心共建单位潍坊利峰水利工程公司的负责人寇智华为老人准备了月饼、面条、食用油等慰问品,送上对老人的深深祝福。 老人告诉我们,如今国家每月给他补助费1000元,老俩口很知足。每年老人交党费600元,已近耄耋之年的陈万乐,几十年如一日,用行动诠释着对党的无比忠诚。 在党旗下合影留念后,我们告别老人,两位老人坚持出门送我们。蓝天白云下,陈万乐老人的形象在我们眼里无比高大,他的军旅情怀感染着我们,爱祖国、爱党、爱部队、爱人民,我们会把优良传统发扬广大,继续传承下去。 责任编辑: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