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中国》潍坊昌邑讯(通讯员:胡瑞梅) 共产党员,一个神圣的称号。她给人希望和力量,崇高的信仰就像黑暗里的火把,引领着无数人走向光明。战争年代的女共产党员,更是让我们永记难忘。家喻户晓的赵一曼、刘胡兰等英雄事迹,激励着一代代人成长。 双节假期,我们怀着敬仰之情,走进了卜庄镇姜泊村的建国前老党员董秀英的家,聆听这位老一辈革命者的教诲,感受她的爱国情怀。 2017年10月3日上午,湛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人们沉浸在国庆佳节带来的欢乐气氛里。昌邑市义工联合会《听老革命讲那过去的事情》摄制组一行五人采访慰问了住在女儿家的建国前老党员董秀英。老人今年87岁,腰杆挺直、思维清晰,站在楼道里迎接我们。老人拉着我们的手走进屋里,让我们在沙发上坐下,慢慢地给我们讲起那些过去的事情。 董秀英的娘家是卜庄镇的岳家庄,父母思想进步,她从小就对共产党无比崇拜和敬仰。从14岁开始,老人就积极参加革命活动,小小年纪的她最喜欢跑腿,党员开会她负责下通知叫人,然后站岗放哨,还经常送情报。因为表现积极,16岁那年被吸收加入中国共产党,老人清楚地记得入党介绍人是姜其考和董万春。“那个时候,国民党进攻咱们解放区,还乡团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分子,我入党时都不让家里人知道,叛徒太多,一不小心就掉脑袋”。老人继续回忆道:“那时候晚上开会,都是上坟地里、庄稼地里,有时候也在碾旮旯里开会。” 她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作为青妇小队长,她带领乡亲们积极拥军拥属,收庄稼的时候帮着军属干农活,闲时就动员妇女做军鞋军被,开会也不闲着,搓麻线纳鞋底。老人印象最深的是1947年的三合山战役和解放昌邑的战役。“战士们在前线打仗,我们在后方烧水,照顾伤病员,给他们洗血衣血被、换绷带,边洗边掉眼泪,谁家没有儿子?看到很多战士们年纪轻轻的就牺牲了,心里别提多难过了。” 董秀英姐妹三人,都把战士们当作自己的亲人。姜泊村驻有当时的西海军分区后方医院,她成了那里的常客,乡亲们都说她们家这么喜欢当兵的,她早晚要嫁给军人。这句玩笑话最终成了现实。1947年,她嫁给了姜泊村一名正在前线作战的战士——姜在楷。老人笑着对我们说:“出嫁时组织上让我骑着马到婆婆家,我说走着就行。”就这样,年仅17岁的她成了一名光荣的军属。周围的人们替她担心,因为军人生死两茫茫,董秀英坚定地回答:“担心就不嫁当兵的了!”婚后的董秀英,理解支持丈夫,挑起了家里的一切重担。丈夫也很勇敢,从普通战士晋升到营长。 结婚七年后,董秀英才有了和丈夫团聚的机会。那时丈夫在桓台上军校,部队规定家属可以随军,为了革命事业长期分居的俩人终于在一起了,一年后大女儿出生。丈夫转业后分配到黄河北的滨县,分管团员青年工作,为了纪念立身于滨县的那段幸福的日子,夫妻俩给儿子取名立滨,感念共产党给了人民一个幸福安定的家园。 1958年,董秀英随丈夫回到了家乡姜泊村,丈夫在村里任民兵连长。董秀英积极支持村里的各项工作,共产党员不变的信念让她不管做什么都全身心地投入,乐此不疲。如今的董秀英老人四世同堂,安享着幸福的晚年生活。 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青春和热血的老一辈革命家,我们给老人带去了月饼、茶叶、食用油、水果等物品,老人感激地说:“谢谢你们,组织上一直没忘了我,党就是我的亲人。” 责任编辑:王建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