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中国》甘肃宁县站讯(通讯员:杨永奎)宁县姑娘王海娟拒绝“天价彩礼”残疾父母拿出积蓄支持女儿创业
没房没车、没有钻戒,也没有“三金”,更没有当地农村盛行的“天价彩礼”,她对爱情的执着也感动了父母,老两口决定彩礼分文不收,还将3万元积蓄全部拿出来支持女儿创业,在亲人和朋友的祝福下,她收获了幸福的婚姻,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她,就是宁县金村乡姑娘王海娟。今年5月4日,被评为“宁县杰出青年”,受到表彰。
婚礼,我做主
提起三年前的“裸婚”,王海娟对记者说:“当时,我们的婚房是在宁县汽车站租的,婚车是亲戚朋友们的,因为外面还欠着债,没有多余的钱,婚礼就一切从简。”
在宁县农村,彩礼是当地青年男女谈婚论嫁的“资本”,尤其这几年的行情水涨船高,动辄十几、二十万元的“天价彩礼”,已非一般农村家庭所能承受。据了解,2014年,当地农村的彩礼普遍超过10万元,而如今在一些地方,彩礼已经超过15万元。为了操办好一桩婚事,很多农村家庭举家借贷,负债累累,只为小两口能办一个“体面”的婚礼。
“日子过得好不好,还是要靠自己去努力。”5月9日,在位于宁县县城中心的大西北婚纱摄影店内,王海娟坦然地对记者说。中等个头,浓眉大眼,扎着利索的马尾,脸上总是挂着微笑,说起话来快人快语,这是王海娟给记者的印象。
为了节省经营成本,王海娟只有在婚纱摄影旺季到来的几个月才雇几名兼职员工,平日里她既是老板也是员工,化妆、造型、拍照,里里外外都是一个人在打理。
王海娟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他的父亲在放牛、放羊时两次摔下山崖,落下终身残疾,母亲患有大骨节病,手和腿关节严重变形且长期疼痛。
为养家糊口,王海娟的父亲一直拖着病腿在外面打零工。因为父母身有残疾,家境贫困,王海娟初中没有毕业就外出打工。
父爱如山
“我家里条件实在不好,没能把书念完,我爸一直心存愧疚,他总说,如果当初他在家的话,肯定不会让我跟人家出去打工。我从小身体不好,吃药看病都需要花钱,村里人都说,女娃娃将就着看一下就行了,等嫁出去就是人家的媳妇。可我爸说,自己家的孩子不好好给治病,还能指望别人。”在王海娟看来,父亲虽然没有文化,但他的想法总和别人不一样,不管她想做什么,父亲都很“想得开”,也很支持。
2006年,王海娟从外面回来参加姐姐的婚礼,这是她第一次接触到婚纱摄影。“看了化妆、造型、拍照之后我就特别感兴趣,也很想学习,在外面打工终究不是长久之计,不如趁着年轻学点手艺。”但是,三年的学徒生活不仅没有收入,还要自己负担全部的生活费。“家里人都说供女娃学啥呢,出去打几年工找个人家一嫁就对了,可我爸说,男娃女娃不都得学点本事才能养活自己。”
在父亲的支持下,王海娟省吃俭用,一门心思学手艺。2008年,在她当学徒的店里,老板为她争取到去西安一所培训学校继续深造的机会,学习期半年,学费全免,生活费需要自己负担。“那时候,我爸在山里给人家放羊,知道我要去西安学习,他腿脚不好,还是走了几里山路到乡镇上,然后拜托别人帮忙,给我打了500块钱。”
说到这里,王海娟忍不住流下了眼泪,“我从小落下了风湿病,严重的时候都觉得无药可救了,可是我爸从来没有放弃过我。”出了学徒,王海娟开始在婚纱摄影店打工,工资也从最初的300元、500元、800元,一直涨到3000多元。除了留下自己看病的钱,其余的她都交给父母补贴家用。
负债,去创业
2013年,王海娟通过相亲认识了湘乐镇柏树底小学教师陈立,提起第一次见面,她笑着对记者说:“当时他来店里看我,穿了一件看起来很土的外套,买了些香蕉和苹果,看我的同事们都在,他也不好意思说什么,放下水果就在外面等我。之后,他说请我吃饭,我还挺高兴的,没想到他就请我吃了一碗牛肉面。别人看来这人太实诚了,可我觉得找这样的人过日子才踏实。”
2014年,王海娟一直工作的婚纱摄影店要转让,她考虑再三,决定接过来经营,自己当老板。也是在这一年,她决定和陈立结婚,两人一边准备着结婚的事情,一边到处筹钱接手店铺。当时的彩礼不低于12万元,于是,王海娟主动说服父母不收彩礼,而是支持自己创业。“我们俩积蓄不多,从银行贷了些款,亲戚朋友借了些,负债35万元才接手这家店,我爸不仅将3万元积蓄全部拿了出来,还把婚礼上收的7200元礼金全部给了我。”
有了家人的支持和爱人的陪伴,王海娟把自己的店经营得有声有色,今年她被评为“宁县杰出青年”。她说,颁奖那天,最高兴的人就是她的父亲,在她的记忆里,父亲几乎没有休息过,可是那天他特地穿上新衣服,坐车来看她。王海娟始终记着结婚时,父亲对她说过的话:“把你自己的日子过好,我心里就踏实了。”
我们为海娟点赞!
责任编辑:刘起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