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中国》山西临汾润泽雷锋驿站讯(通讯员 郭建伟)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屯里镇东堡村是个郊区村庄,在村子的西南角,座落着一所略具规模的花园式养老院——润泽敬老院老院,走进这座占地3300平里方米的院落,只见花木扶疏,一片绿茵,老人们正三三两两地徘徊其间。 创办这所养老院的是东张堡村一名普普通通的村卫生所医生高松霖,从村医到养老院长,他走过了一条艰难而曲折的路。 高松霖同志,系尧都区屯里镇润泽敬老院院长,兼任屯里镇关工委副主任,预备党员,毕业于临汾市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农村医疗工作。
立志养老事业 白手起家建院
高松霖生活在世医之家,其父、其子与他三代为医。1995年,他从乔李镇卫生院调回家乡——屯里镇东张堡村,创办了村级卫生所,在东张堡村,经常有老人前去卫生所看病,他亲眼目睹了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理能力逐渐下降,体质减弱的状况。这使他经常思索一个问题,东张堡是个城郊村,年轻人几乎全部外出挣钱,难以照顾老人,而老人的晚年生活自理不便,失能半失能老人增多,特别是一些五保户、低保户,老人生活更为困难,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能不能创办一所养老场所,既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又让老人过上幸福的晚年生活呢?对奶奶摔倒后照料的亲身经历,坚定了他创办敬老院坚定的十年前的一天,高松霖的奶奶走路时摔了一跤,骨折后的奶奶躺在床上一年多,父母老了,而且多病,他不忍心父母再常年操劳,就把奶奶接到了自己家里,替父行孝。长达一年多的照料奶奶,使高松霖更切身体会到了人老后无奈的晚年,开办养老场所的迫切性,使他下定了决心。 开办养老场所,首先需要投资,他家虽然三代为医,家境稍好,但他只有二三十万元的积蓄,而据测算,建设一座敬老院需要三、四百万元,是一笔庞大的天文数字。高松霖先从争取贷款做起,一个多月里,他跑遍了市区大大小小的几十家金融机构,但面对着一个短期内看不到任何发展前途的养老院,毫无例外的全部给予了拒绝。一天晚上,正当高松霖一筹莫展时,村里一个年龄相仿的邻居主动拿着两万元送到了他的家中。高松霖在高兴之余想到,对呀,社会上的资金争取不到,可以向村里的人借呀,一家一户虽然拿不出多少,但能够积少成多,靠借钱也要借出一座养老院。从这天起,他看病之余,就挨家挨户地去借钱,短短的几十多天,筹集到百十万元。 敬老院一期工程从2008年8月开始建设,第二年就建成了,但资金却断了来源,基建工程被迫停了下来,谁料想这一停就是整整八年。八年间,无数个日子,一个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徘徊在工地上,大功未成的焦虑,创业路途的艰难,家庭生活的窘迫,村里的风言风语,乡亲们的担忧,建立养老院的憧憬,一次一次地冲击着他,常常,高松霖一次次地仰望星空沉思默想,创业的道路已打开,不论千难万难,一定要坚持下去。生活中,他们夫妻俩省吃俭用,节省下的钱先一点点地还给急需用钱的人,由于借债,曾经比较富裕的家庭生活急剧紧张起来,为了节省下每一分钱,每一项花费,包括吃饭都要精打细算。连续几个春节过年都没有买新衣服,不到40岁的妻子,愣是用70块钱买了一身衣服,一气穿了5年。卫生所的收入几乎全部还了债,直到今年还欠着一百多万的外债。 2016年,临汾城区扩容增建,东张堡的土地征收了一部分,不少人家收到征地补偿款,高松霖再次走上了借钱建院的征途,2017年秋天,总投资380万元,一座占地3300平方米,拥有前、中、后三座院落的花园式敬老院拔地而起。经过十年岁月的磨砺,当初的设想终于变为现实,望着这一切,高松霖激动的流下了眼泪,为了这一切,他已经奋斗了整整十年,硬是靠着东挪西借,让平地变成了高楼。
搬“社会”进院 创新养老模式
对高松霖来说,从一名普普通通的乡村医生,跨入从未干过的养老行业,无疑是一场化茧成蝶的痛苦蜕变,他在身践体行有关养老政策和措施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探索出一套“两建四进院”的方法。所谓搬“社会”进院,就是充分发挥利用社会民间等各种团体的力量和作用,有计划有组织有安排地排序,定期定时地邀请他们来到敬老院开展各种活动,制造各种浓郁的生动场面,让养老人员排除脱离社会、脱离工作、脱离家庭后形成的孤独感、沉寂感、落寞感。 两建就是申请尧都区民政局,成立了敬老院党支部,同时,由屯里镇老干部党支部、关工委在敬老院建立了关爱基地,通过党支部和关工委的退休老干部宣传讲解,区、镇当前开展的各项工作,让他们依然感受到时代的脉搏,思想仍然紧扣社会发展的现实。 四进院:一是邀请书法、画协、作协等文化团体进院,不但开展书写作画活动,而且现场讲解写字画画的基本知识,更宽广地拓展养老人员的知识面,增加他们对文化的欣赏和修养能力。一年来,这样的活动共进行了20多次。二是组织慈善公益等社会团体进院。养老人员群体,一般都是慈善公益团体关注的重点群体,为了同这些团体更有效的对接,由高松霖发起并亲自担任站长,在润泽养老院成立了《好人中国》润泽雷锋驿站。一年多来,已组织各种慈善公益团体到院开展多种关爱活动近10次。三是组织社会上的服务性机构,志愿为养老人员开展服务性工作,一年多来,先后有临汾市第三医院,镇卫生院、临钢小秦理发馆等来到敬老院,为养老人员进行体检、义诊、免费看病、理发等活动20余次。四是邀请文艺团队进院,先后邀请屯里镇东张堡小学、沟上小学、朵朵轩幼儿园及附近村的文艺表演队,锣鼓队等来敬老院展示才艺,铿锵的锣鼓,稚嫩的歌声,欢快的舞蹈,给老人们送来了欢乐。 通过“两建四进院”活动的开展,较大的丰富了养老人员的精神生活,增加了生活上的便利,让老人住的更舒心,吃的更暖心,活的更开心。
以亲情为主线 多措齐举搞服务
高松霖出身于医生世家,从小看到的就是治病救人,听到的就是医者仁心,当他从一名村医转变为敬老院长时,将这种父辈继承而来善心、爱心转化为对老人的亲善之心,为了表达自己这个纯朴的心情,他请人编篡了一幅对联“儿女大可为国忙行孝有我,爹娘都能若仙闲尽孝如您”,用黄色金字,镌刻在住宿楼的入口两旁,时时提醒自己,要用亲生子女一样的孝心搞好敬老院工作,让人间亲情时时刻刻弥漫敬老院每一个角落。因此,用“亲情”理念治院、管院,就成为他和全体员工用心追求,努力践行的目标和境界。79岁的逯秀英患有阴部瘙痒,难言之隐让她连儿女都没有告诉过。做过医生的高松霖每次观察她,总能感觉到她身体有恙,但问时却总被搪塞过去,面对这种情况,高松霖让自己的妻子秦双叶来到敬老院,同逯秀英老人住在一起,一次次地同她谈心,面对秦双叶无微不至的关心,老人终于说出了病因,在也是村医秦双叶精心的治疗下,老人多年的阴部瘙痒终于治好了。在对老人实行基本生活照料上,高松霖看到入住老人大多有这样那样的小病,但出于自尊心,一般又不愿意提起,他便再三向护理人员强调,一定要从最为细小的末微细节关爱老人。员工小曹发现老人王梅枝一旦坐着,就会不停地在地板上来回搓脚,起初以为她是进行锻炼,后来经过多次详细观察,终于了解是得了严重的脚气病,敬老院就及时给予了治疗。有一位老人张许福,由于患有脑梗,说话时常常表达不清自己的意思,经常急的拍桌子、踢椅子。一次同护工交谈时,情急之下竟然摔碎了喝水杯子。对这位经常闹的四邻不安的老人,不少人向院方建议干脆让张许福出院。高松霖说,张许福老人就是因为脾气的原因,才被家人送进敬老院的,我们不能因为怕麻烦,再把老人送回去。为了照料张许福老人,敬老院专门腾出一间房子,让护工高飞阳与老人住在一起,共同生活了一段时间,彻底摸清了老人的肢体语言和说话口型,终于做到了想他所想,知他所说,完全按照老人的生活习惯照料他。老人的儿子来院探视时,高兴地说,我这个儿子做不到的,你们敬老院都做到了。 为了切实做到以“亲情”为主线管理敬老院,高松霖建立健全值班管理、护理、食品管理、工作人员职责等一系列制度,还进行了新的尝试和改变。比如在护工值班记录制度上,除了例行的记录内容,还增设了体质档案和逐日变化记录,特别是情绪变化记录,要每天记录养老人员的情绪状态,心情好坏,并聘请了义务心理咨询师,发现老人情绪异常时, 通过心理咨询师的交流,针对性进行心理安抚,使老人心态尽快恢复正常。 进入今年六月,润泽敬老院更是在全区、全市乃至全省养老行业率先推出一项节日---亲情日,并在6月4日举行了启动仪式,从今年起,润泽敬老院都要定期定时定点的在这一天举办亲情活动,组织在院的养老人员子女及其亲属们来看望老人,亲近老人,充分体现两代人的血脉情、骨肉情。 “亲情日”启动仪式当天,由院方出资,润泽敬老院举办了团聚宴会,两代人围桌而坐,共进午餐。 根据敬老院门卫来客登记薄,截止6月16日,6月4日亲情日后,短短的12天里,来探望老人的子女及家属已有46起,这一数字,达到了“亲情日”前一至五月份探望老人人数的三分之二。高松霖说,“亲情日”是我们根据实践摸索出来的新形式、新办法,老人们进了敬老院,尽管由我们尽心尽力的照顾,但仍摆脱不了与家庭社会的疏离,割不断对亲人的思念,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采取由院方指定性的划定日子,召集入院养老人员的子女亲属,集体集中到敬老院,集体性探望,为两代人之间激发亲情,找到了有效的连接平台,今后,亲情日要一年一年的办下去。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目前,高松霖和他的敬老院已初显峥嵘,但高松霖想得更远,眼下,他又推出了一项更加惠顾老人的新措施,东张堡村老人入住敬老院一律按照护理标准折半收费,而五保户、低保户的老年人完全免费入院,在他心中,已经勾画着润泽敬老院的未来。 审核人 高双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