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中国》青海西宁站讯(通讯报道:郭守文)她是一位普通而特殊的医务工作者。她不给病人打针吃药,而是和艾滋病高危人群面对面交流。用言语、用真情感动着一颗颗脆弱的心灵。她叫杨永娟,是西宁市城中区疾病控制预防中心的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同时,也是一名抗艾一线的志愿者。 艾滋病,向来为社会大众惶恐、排斥, 它看似离我们很遥远,实际上对我们威胁无处不在,而杨永娟每天的工作,就是要面对来自全市的感染HIV的患者,跟他们谈心交流,鼓励他们积极健康的面对生活。“面对这份职业的高危性,其实在刚开始的时候我确实有一些担心,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和认识的提高,现在觉得只要防护到位,艾滋病并不可怕。亲切地握手、交谈包括和这些携带者一起吃饭都是和病患建立信任的途径,让他们觉得这个病其实并不可怕。”杨永娟说。 从业30年,抗艾十余年,杨永娟认为这份工作让她更加懂得了尊重生命。“生命权属于每一个人,不管他属于哪一类人,我们都会尽全力去帮助。那么多年来,我一直觉得这份职业十分崇高,我认为自己没有选错职业。”杨永娟微笑着告诉通讯员。 “他们有着强烈的耻辱感和自卑感,而家庭成员的嫌弃和抛弃又让他们陷入深深的自责,所以,抵触、抗拒、自暴自弃贯穿整个治疗过程。”杨永娟说,艾滋病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还受着社会、家庭、个人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全社会都要给艾滋病人足够的包容。 在杨永娟日常工作中,她总有一个习惯,每当拿到HIV检测报告单后,她最先注意的是检测者的年龄,年龄越小,越让她心痛。特别是每一次由她告知患者病情的时候,她都要经历一场心酸。“记得有一次,一位母亲得知自己的孩子感染了艾滋病毒后放声痛哭,抽泣着问我她的孩子该怎么办。”同样身为母亲,杨永娟能够感受到这份痛到底有多沉重。 当一次又一次残酷的现实摆在杨永娟面前时,她意识到,防治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关爱艾滋病患者,需要全社会的力量,因为我们面对的是真实存在的病毒,而不是单纯的个人。 在青海省,艾滋病虽然呈现低流行态势,但是近几年艾滋病疫情呈上升趋势,学校已经不是一片净土。现在,杨永娟的工作越来越忙,她不仅要做大量的宣传,还要指导她管理的艾滋病人接受治疗。 采访当天,通讯员还遇到了两位客人,他们是来自西宁市城中区阳光关爱协会的志愿者,据介绍,该协会是专门帮助HIV感染者的一个民间公益组织,杨永娟作为该组织的一名志愿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与协会志愿者一起参与到帮助HIV感染者的行动当中去,用爱温暖这些受伤的心灵。 “艾滋病人存活的质量和年限主要还是取决于是否愿意主动接受治疗。艾滋病通过治疗能够阻断二次传播。现在,我省不断加强政策保障,落实艾滋病防控措施,让更多的艾滋病患者得到关爱。”杨永娟说。 杨永娟说目前抗击HIV的道路仍然任重而道远;她希望能有更多的年轻人能够跟她一样加入到抗艾、防艾的事业当中去;让更多人了解艾滋病,重视艾滋病。同时也让更多的人知道如何预防艾滋病。 审核人:郭保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