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人频道》广东深圳讯(通讯员:钟亮) 近年来,因急救不及时导致的意外死亡事件屡见不鲜。考虑到救护车通常需要20分钟才能抵达现场,远超过了意外伤害抢救的最佳时间4分钟,因此,提升“第一目击者”的急救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实际上,许多意外伤害,如服错药物、食物中毒等都发生在家庭中,使家庭成为急救的“第一现场”。然而,当前我国公共急救知识的普及率并不高,且缺乏规范化、系统化的培训途径。为了填补这一空白,深圳市智慧海安全救援服务中心积极开展了“打造安全港湾——家庭急救安全知识普及项目”,期望通过该项目,提高大鹏新区市民的家庭急救知识和技能,从而在关键时刻挽救更多的生命。 本次培训活动由土洋社区党委、土洋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土洋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主办;深圳市智慧海安全救援服务中心承办;参加培训活动社区居民42人,活动培训室被智慧海救援队的讲师和助教、志愿者们布置得井井有条,等待学员的到来。指示牌引导居民学员们快速找到活动室,展板和横幅等烘托这学习的气氛。 最引人注目的是实操区域的教具,10个假人模型整齐地摆放在中央,它们模拟真实人体,为学员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在假人模型周围摆放着AED(自动体外除颤器)、急救包等急救设备。这些教具都经过专业清洁和消毒处理,确保学员在实操过程中的安全。 随着培训时间的临近,助教们来到了签到台旁,整齐地摆放好了签到表、笔,面带微笑,准备迎接每一位到来的居民学员。在学员签到的过程中,助教向学员们简要介绍培训的目的、内容以及时间安排等信息,让学员们对培训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在理论讲解环节,讲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PPT和视频。PPT里包含丰富的图片和动画、关键知识点标注等,旨在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呈现急救知识。讲师详细解释急救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步骤,确保学员们对急救流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讲师还不时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鼓励学员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提问。讲师耐心解答学员们的疑问,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营造一个积极、活跃的学习氛围。比如,有学员担忧对陌生人施救没有成功,会被病患家属追诉,摊上麻烦事。讲师告诉学员,民法典第184条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条款为施救者提供了责任豁免的保障,大家在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放心地伸出援手。 在实操环节,学员们将被分成若干个小组,轮流进行实操练习。在讲师和助教的引导下,学员们按照评估现场安全、判断患者状况、实施急救措施等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练习。 讲师和助教全程指导学员们的操作,他们关注着学员的操作细节,指出错误并提供纠正建议。同时根据学员们的表现进行实时反馈和评估,对动作不太熟练的学员,给予更多的练习机会,确保学员们能够及时纠正错误并巩固所学知识。 在异物梗阻施救的实操中,学员们互相扮演患者和施救者角色。通过角色扮演,学员们还能够更好地理解彼此在急救过程中的需求和感受。这种互动性和实效性较强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让学员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急救技能,还能够促进学员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课后,居民学员们都领到一份纪念品,这不仅是对他们参与急救知识培训的一种肯定和鼓励,也是希望他们能够铭记这次学习的经历,将所学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讲师和助教们的鼓励更是给予了学员们信心和动力,让他们更加坚定地走在提升自我安全意识和急救能力的道路上。 责核:陶拥军 审核:谭新军 |